close

據考證,「稅」的英文字「tax」係源自拉丁文「taxo」,本身就是「痛」、「必須忍受」的意思。納稅雖為憲法規定人民應盡義務,然納稅人繳稅會感覺痛,為政者絕對不容輕忽。法王路易十四的財政大臣柯爾伯特(Jean-Baptiste Colbert)曾說:「課稅的藝術有如拔取鵝毛,要獲得羽毛最多,又能要牠痛的叫聲最小。」這至理名言完全合乎現代租稅設計理論,在追求稅收效益最大,而又使社會付出成本最小。

課稅的起源,主要來自國家或統治者的財政需要;若是人民所付代價使其生命財產受到保護,享用各種公共財服務,合乎「自願交換」的受益原則,可謂兩相情願之事。然而許多時候並非如此,政府或統治者強制人民攤派稅捐,人民並非心甘情願繳稅,當然會台北會計師推薦嚴重影響社會安定性。

觀察人類歷史,一個王朝或政權的覆亡,影響因素雖多,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為了供養王室、官僚體系、軍隊,支出已經浩繁,再加上政治腐敗、橫徵暴斂,揭竿而起就難避免。例如中國秦末、隋末、唐末、明末農民起義,多與苛捐雜稅太重,超出人民負荷所致。西方國家人民革命,也是為了追求課稅的公平合理,例如1215年英國大憲章,主張課稅必須經過人民同意,限制國王的徵稅權;1688年英國光榮革命,確立未經議會同意不得徵稅的主張。1776年美國獨立宣言及戰爭,係因當時英屬殖民地的北美13州,不滿英政府強行徵收茶稅、印花稅等而起。1789年法國大革命,發表人權宣言,起因於神職人員和貴族享有政治與經濟免稅特權,中產階級及農民卻要繳納重稅所致。基此,稅雖為「必要之惡」,但絕對不能過度及不具正當性。

稅收當然是維持國家運作最重要的財源,但要人民覺得負擔合理。稅率不能訂得太高,「殺雞取卵」反而得不償失台中商標推薦。此種概念表現在現代課稅理論上,就是「拉弗曲線(Laffer curve),稅收與稅率間呈現「倒U型」關係,稅率高到某一程度,物極必反,稅收因而減少。其中逃漏稅、經濟活動萎縮均是成因;若是抗稅或揭竿而起,那是已到難以忍受地步。

其實,政府為了充實府庫收入,往往會有創新之舉,尤其在戰時國家面臨生死存亡之秋,人民的租稅容忍度較高,提高稅率或開徵新稅就易於推動,以期支援戰費,保障生命財產安全。例如英國首相皮特(William Pitt)為籌措對拿破崙戰爭之軍費,在1799年首度開徵所得稅,屬於對有錢人課徵的富人稅。美國在1862年南北戰爭時,亦一度開徵所得稅。觀察許多國家開徵所得稅的歷史,也多與籌措戰時財源有關,同時也合乎受益及量能原則。

其實會計師需要負責月結、年結和協助核數,甚或是其他計算工作,例如﹕佣金、薪酬、公司津貼、每年報稅等。首先,完成會計課程自不然會想晉身四大會計師樓當會計師。那到底會計師有何工作和職責呢?其實會計師需要負責月結、年結和協助核數,甚或是其他計算工作,例如﹕佣金、薪酬、公司津貼、每年報稅等。有些會計師甚至會協助其他更複雜的數據分析,例如﹕未來項目收支平衡、生意的預期盈利等,以如何開公司協助公司避險或尋找機遇。由於計算工作繁複,以致會計師超時工作已成為常態。會計師推薦須於香港認可機構HKICPA、ACCA和AICPA三間取得會計師執照,考核內容大同小異,分別在於其考問題目模式、試卷數量,以及每年會費。以試卷數目而言,HKICPA最少,只有五份,而AICPA則有部分題目為MC(選擇題),但其會費也是最貴的一間。

美國開國元勳富蘭克林(Benjamin Franklin)的名言:「繳稅與死亡是人生無法避免的兩件大事。」雖然「人生自古誰無死」十分明確,繳稅無法避免有時則有商榷餘地,但也產生種種扭曲之舉。例如:1696年英格蘭王威廉三世基於豪門巨室窗戶較多,決定對窗戶課稅,卻造成許多房子將窗戶封閉以避稅。17世紀時之荷蘭,曾對房子的寬度課稅,其結果是房子蓋的又窄、又深、又高。古今中外對於鹽、糖、菸、酒等課重稅,必然造成逃漏、走私猖獗。凡此種種,十足驗證課稅規避與行為扭曲的威力,也凸顯課稅務必合理,並且考慮納稅人的行為反應,採取有效防制措施。

「舊稅即良稅」或許是阻礙改革的藉口,有時卻顯示其有相當的競爭力。諾貝爾經濟獎得主史蒂格勒( George J. Stigler)的「生存檢驗(survival test)」準則,說明能夠存活下來的企業規模是具效率的;此可說是達爾文(Charles R. Darwin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物種演化論在產業競爭上的運用。若將「生存檢驗」概念擴大運用到財稅上,能夠長久活存下來的稅,絕大多數是好稅;至於經由客觀成本效益評估而值得推動的稅改,也不應受到利益團體壓力而躊躇不前。

專制時代人民稅負過重會引起革命;民主時代受民意制約,政治人物為了爭取選票,問題就大不相同。另一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布肯南(James. M. Buchanan),在其大作《赤字中的民主》(Democracy in Deficit)指出,政治人物為了爭取勝選,該徵的稅不敢徵,卻不但擴大支出(例如社會福利),拼命減稅,其結果必然是財政赤字、債留如何成立公司子孫。如此所呈現的福利國家危機,實乃當前各國財政所面臨的重大問題,如何突破?考驗各國政府的智慧。

很多人對於成立公司會有一些印象,就是可能需要花很多錢,的確是會有一些費用的產生,但是也不會說到很多,在會計科目裡面都歸類在開辦費裡面,也就是成立公司需要支付的規費,所以當我們去網路上搜尋如何成立公司的時候就可以找到相關的知識內容,像公司名稱預查,如果你要臨櫃申請就是300元,網路申請就是150元,如果你是採取線上辦理的人就會需要申請自然人憑證IC卡工本費250元,公司設立登記費會依照資本額每4000元繳1元,低於1000元,就是繳1000元,如果今天你需要增加資本登記,或者併案辦理增資及減資的變更登記,按照新增實收資本額每4000元收1元進行計算,若未達1000元,則以1000元計算,如果今天是設立、變更或廢止分公司登記,則每一個分公司收取規費1000元整。其實規費費用並不高,但是最好有基本了解,先準備好預算,畢竟開公司就是一個比較繁瑣的事情。

我們常常在說的營登就是指「商業登記或公司登記」與「稅籍登記」2件事情,「商業登記或公司登記」的主管機關為經濟部,主要針對營業地點審查營建、消防和衛生…等等;「稅籍登記」審核的主管機關則是財政部,針對稅務做管理。商業登記主要是給「商號」根據《商業登記法》進行申請,以營利為目的,分為「獨資」或「合夥」經營事業,而行號形式主要以地方攤商為主,為在地經營方式所以在名稱上只受該地區限制,可以申請免開統一發票。另外公司登記就是給「公司」透過公司法進行申請,同樣以營利為目的,可分為獨資或合夥方式經營的「組織法人」,型態可以再細分成無限公司、有限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等,另外,因為設立公司大多有具有一定規模,所以名稱在全國是不能重複的。最後稅籍登記又可稱為營業登記,是根據《稅籍登記規則》向該地區國稅局稽徵所申請,通過後才能正式開始營業,並且主管機關會視營業規模大小核定是否需要使用統一發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on5mildredz 的頭像
    on5mildredz

    on5mildredz的部落格

    on5mildredz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